- A+
XM外汇资讯:
当A股最大公司还停留在3000亿美元市值规模时,美股已出现了有望冲击万亿美元薪酬的CEO。
XM外汇报导:
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为CEO埃隆·马斯克提出了一份新的薪酬方案。若马斯克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业绩目标,他将获得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简而言之,
如此天价薪酬,纵然是公认的商业奇才马斯克,也不禁让人探讨他是否值得。
要回答马斯克值不值万亿美元薪酬,需审视两个核心:特斯拉能否冲击8.5万亿美元的市值目标;马斯克拿走1万亿美元回报是否合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该薪酬方案计划授予马斯克约4.23亿股特斯拉股票,分12个批次解锁。每一批次的解锁都需同时达成市值和运营两类里程碑目标。
令人惊讶的是,
市值目标要求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约1.1万亿美元增长至最终的8.5万亿美元,接近10万亿美元这个量级。
说到底,
我在此前的内容《》中提到过,“下一个物理AI时代,可见的大赛道智能驾驶,倒是有着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10万亿美元巨头更有可能出自于此,硬件龙头目前来看特斯拉最有希望。”看来特斯拉董事会所见略同。
运营目标则包括: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目前存续量800万辆;2024年交付量不足200万辆。
实现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光在美国运营估计难以完成这个目标,至少要在几个主要市场都开通Robotaxi运营才行。
XM外汇行业评论:
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但实际上,
获得1000万个FSD(Full Self-Driving)订阅。
来自XM外汇官网:
将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提升至4000亿美元。
这些目标环环相扣,揭示了特斯拉聚焦的三大方向:FSD、Robotaxi和Optimus。前两者已初见雏形,而人形机器人则是真正的“新业务”。
必须指出的是,
目前,Robotaxi App正式向全美ios终端开放,瞬间超越Uber登顶苹果商店第一,反映了市场对特斯拉FSD技术商业化的高度期待。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Robotaxi成本优势碾压传统网约车,比Uber便宜37%。这种成本优势来自完全无人的成本节约和电动车的低能耗,一旦大规模部署,将对传统网约车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
换个角度来看,
在自动驾驶领域,另一位关键玩家Waymo则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多传感器融合和依赖高精地图),并已在美国多个城市实现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但无论业界评价还是市场反馈,Robotaxi已领先Waymo。
我接触过多位科技圈与资本圈的朋友,他们有一个共识:如果有公司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第一个大概率是特斯拉。
然而,
全球范围看,其智驾领域的主要竞争者来自东方大国,华为和比亚迪各具特色。
综上所述,
华为采用与车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供给智能驾驶应对方案。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飞快扩大技术搭载量,但关于数据归属和最终责任界定的讨论也一直存在。
XM外汇报导:
比亚迪在电动车制& XM外汇代理 #8203;造、市场份额和垂直整合能力上表现强劲。但在算法迭代速度上,目前特斯拉领先。一位科技企业CEO曾对我谈及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区别:特斯拉是带轮子的电脑,而比亚迪是装了电脑的汽车。其中深意,可自行体会。
通常情况下,
随着特斯拉车队的扩大,其拥有的全球最大规模真实驾驶数据、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数据飞轮”效应,有望持续放大其在智驾领域的优势。当然,华为和比亚迪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和各自技术路线上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能你也遇到过,
至于其他玩家,在摸到100万辆车的智驾入门门槛之后,才有资格加入讨论。
更重要的是,
实现前述运营目标的特斯拉,将构建一个由数千万搭载FSD的车辆组成的“分布式运力网络”,形成集硬件(车辆)、软件(FSD)和运营(Tesla Network)于一体的生态闭环。
事实上,
届时,特斯拉将从一家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为“软硬一体”的人工智能巨头,完全垂直整合的“生态化反”足以令贾跃亭窒息。
至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其指向的是一个远比汽车市场广阔的天地。若能进入家庭和服务场景,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对应龙头公司的市值,将到达20万亿美元乃至30万亿美元级别都有可能。但这个赛道尚未跑通。
不妨想一想,
目前AI在大规模应用层面,LLM和FSD是已经跑通的两大赛道,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大脑”,在通用人工智能(AGI)层面尚未取得如ChatGPT在大语言模型领域的决定性突破。
事实上,
说到底,硬件是要为软件服务的。小脑和本体再热闹,大脑成型前,都有可能是虚火。
总的来说,
至于何时跑通,以及跑通后的赢家是不是特斯拉,均尚在未知之数。至少目前宇树的运控已经超过了Optimus。
据报道,
若马斯克能带领特斯拉实现FSD和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他便已基本达成了获取万亿美元薪酬的核心业绩目标。马斯克作为顶级企业家的价值毋庸置疑,但万亿美元还是有点挑战吃瓜群众的想象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
股东其实都是容许的。这意味着他们的股票有一次“加零”的机会。因此,该方案有望在11月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当然,也存在批评声音,认为如此巨额的薪酬过于夸张,可能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并质疑在公司治理上是否合理。
与其相反的是,
有人认为特斯拉已是一家成熟企业,马斯克的关键性在下降。但这可能低估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对顶尖领袖的依赖。马斯克的专注度对特斯拉的士气和创新节奏至关关键。
今年初,马斯克跑到特朗普政府里去负责政府效率部,期间特斯拉的士气和市场表现一落千丈。
很多人不知道,
硅谷的持续创新奇迹,常被归因于其独特的“风险投资+股权激励”机制。这种制度设计极大地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是培育微软、苹果、谷歌、Meta、英伟达等巨头的关键土壤。
而像乔布斯、马斯克、黄仁勋这样的顶尖科创企业家,则是这种制度下诞生的极致代表。他们往往具备一种所谓的“现实扭曲力场”——一种极其强大的信念、愿景和说服能力,能够吸引人才、整合资源,并带领团队将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为现实。
XM外汇资讯:
若马斯克最终能达成目标并获得万亿美元薪酬,这无疑是科技创新史和商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将再次证明极致激励机制与顶尖企业家结合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本文首发于巴伦中文网,作者 | 胡润峰 )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