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尽管如此,
这是一个稍显湿滑的难点:各位会带着手机洗澡吗?
总的来说,
图|The Mirror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在 LCD 时代,这样的场景还是很难想象的。然而伴随着近些年手机防护等级的提升,洗澡的同时带着手机听歌看剧甚至开一把,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了。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无独有偶,当苹果在 2016 年首次为 iPhone 7 加入了防水模块之后,曾经推出过这么一条广告片:
反过来看,
广告片里,比利时跳水老将乔瓦尼·多尔奇马斯科洛(Giovanni Dolcimascolo)伴随着 iPhone 7 Plus 播放的《门德斯:玛卡蕾娜的初恋》从 27 米跳台上一跃而下,溅起的水花落在手机上,波纹伴随着音乐震动起来。
然而,
虽然这条广告片展示的是 iPhone 7 Plus 强劲的双扬声器,但苹果没有告诉各位的是:这样把手机带到游泳池,万一手机进水了,售后可是不会给各位保修的哦。
综上所述,
这样的矛盾,在当下这个旗舰机防水满街走、甚至连折叠屏都能用来打水漂的时候,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所有人都应该知道的事实:
各位的防水手机,不可能永远防水。
IP 等级究竟意味着什么
XM外汇用户评价:
说起电子产品的外部防护,IP 等级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本站目前所熟知的这一套 IPXX 评级,来源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在 1976 年制定的 IEC 60529 标准,旨在为额定电压不超过 72.5 kV 的电气设备供给一套可量化的防护分级系统。
综上所述,
字如其名,IP 等级即 Ingress Protection ——侵入防护等级。这套标准最初是用来区分工业环境中电气设备对于固态异物、液体和人体部位的防护的,但是随着标准的推广和完成场景的泛化,IEC 60529 已经变成了一个适用于绝大多数机械和电子产品的评定标准。
XM外汇资讯:
本站常见到的 IP 等级多为 IPXX 样式,比如 IP56、IP68、IP69K 等等。后两位数字中的第一位表示对于固态微粒的防护,数字越大意味着密封性越好、防尘能力越高,后一位数字则是对于日常电子设备更加核心的「防水等级」,1-9 级分别代表了不同强度、不同路径的防水能力。
事实上,
对于手机这种完成场景多变、内部结构紧凑的电子设备来说,防尘与防水等级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屏幕的密封胶既允许防止灰尘进入,也能起到防水效果。在这方面,以索尼和三星为首的日韩厂商毫无疑问是遥遥领先的:
互联网远古记忆:索尼 Z5 Premium 煮火锅
而作为手机行业的后起之秀,折叠屏类别在面世短短两三年之后也攻克了防水这道难关,2021 年发布的三星 Z Fold3 和 Flip3 成为了首款 IPX8 防水的折叠屏手机,今年的荣耀 Magic V5 更是提升到了 IP58/IP59 的级别。
不过对于折叠屏来说,想要达到 6 级的防尘,难度反而比防水要大得多,对于铰链等精密结构的设计要求极高。最终是上周刚刚发布的谷歌 Pixel 10 Pro Fold 拿下桂冠,以 IP68 的等级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尘密」的折叠屏手机。
请记住,
手机并不像各位想的那样防水
这样一圈看下来,连折叠屏都有 IP68 和 IP59 防护等级了,近几年的主流直板旗舰机更是几乎全部容许 IP68 标准,听上去似乎很美好不是吗?
然而这其中的「水」比本站想象的要深。让手机不像本站期望中那么防尘防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换个角度来看,
- IP 等级的数字与强度不完全是递进的,数字越大不一定代表密闭性更好
- 手机的实际完成场景远比防水试验更多变,IP 等级评判的是意外防护,而不是手机的设计模块
由于 IP 等级系统并非为消费电子产品设计,而是一套主要面向电气行业内部的技术标准,因此它的数字系统并不完全是递进的,而是区分了不同的场景——尤其是最关键的防水。
可能你也遇到过,
从基于 IEC 60529 的国标文件中本站允许看到,现行的防水等级分为了从 0 到 9 整整十个级别,其中 IPX1/2 为防滴水、IPX3/4/5/6 为 XM外汇官网 防喷水、IPX7/8 为防浸水,IPX9(部分标准中称为 9K)则是防高温高压喷水。
XM外汇消息:
换句话说:一台 IP67、IP68 的手机,它防水能力的评判标准是静止状态下浸没若干时间不会进水,而不是防止有一定流速的喷水,两者对于防水结构设计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
放在生活场景中,就是各位的 iPhone 不小心滑进洗脸盆里泡一会可能没事,但各位要是开水龙头直接冲洗,那就保不齐会有什么地方渗水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表面看着没事,实际已经走了有一会了
不妨想一想,
这就是本站经常会撞进的第一个误区:IPX6 和 IPX8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防水场景,防水冲和防水泡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台 IP68 的手机不一定能够在 IP66 的环境里活下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
更何况 IP68 本身还有一个矛盾点:IEC 60529 并没有规定 8 级防水的具体测试条件,而是由设备制造商(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商议确定的,唯一要求就是比 7 级防水(30 分钟 1 米深)的条件「更严酷」即可——
XM外汇消息:
iPhone 16 Pro(上)的测试标准为 6 米 30 分钟,小米 15s Pro(下)则是 1.5 米 30 分钟,两者都达到了 IP68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换句话说,厂商标定的两台 IP68 手机,其测试的标准的水压足足相差四倍。如果用 iPhone 宣称的 6 米 30 分钟测试小米 15s Pro,虽然不一定会当场进水,可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售后就允许顺滑的给各位拒保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实验室标准防不了生活进水
XM外汇报导:
一旦涉及到拒保,手机厂商标称防尘防水等级的另一个棘手之处就体现出来了:为什么厂商总是宣传防水,但真进水了又不给保修呢?
XM外汇行业评论:
这背后的争议是一个关乎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标测试、实验室标准等等的庞大话题。但是不多变来说,手机厂商宣传防水但进水不保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件事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XM外汇认为:
不多变来讲:从法律的角度看,所有手机厂商宣传的点其实都是「我的手机符合 IPXX 标准」,而不是「我的手机防水」,因此任何与 IP 等级评定的实验室条件不相符的环境,其实都不在消费者与厂商的合约范围内。
请记住,
然而本站生活中需要手机防水的场景,远远比 IP 标准所面临的要多变得多。就拿两种常见场景举例:戴着智能手表在游泳池或者海边游泳,以及洗澡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听歌,没有任何一种 IP 标准能够同时涵盖这两种情况。
然而,
对于游泳来说,目前电子设备为了符合 IP68 的静态防水标准,采用的防水设计大多是防水胶圈 + 半透膜 + 边框胶的组合,对付纯水浸泡的环境的确是绰绰有余。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但是泳池水中的氯会加速这些防水结构的老化,而海水中的金属离子和盐分和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日常电子产品根本没有有效的防护手段——但广义上来说,它们又的确都属于本站对于「防水」的期待。
据相关资料显示,
极端派都认为有些太极端了
请记住,
而洗澡的场景里,即使最新的 IPX9 加入了高温高压喷水的测试,能够防止一部分水蒸气,但 IP 测试是不测长期结果的——各位的手机可能在洗澡的那天没什么事,但长时间的潮湿加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仍然可能伤到主板。
更重要的是,
更何况上述的所有场景,都是在各位的手机没有磕碰、边框完好、结构密合的前提下,以及最核心的——没有老化。
不可忽视的是,
无论是密封胶、半透膜还是主板的防水涂层,在手机这种高频冷热变换、摇晃撞击俱全的完成场景里,能够供给有效防护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年半载之后,机身密封胶条老化,无论后盖鼓包还是屏幕开胶,手机模块不一定受损,但防水肯定是没有了。
换个角度来看,
当然,这种时候比起防水,还是先担心一下电池比较好
与其相反的是,
总而言之,手机厂商宣传的 IP 标准是严格的实验室结果,只代表了这台手机交到各位手上的那个瞬间是允许防住厂商宣称环境中的水的。
XM外汇认为:
但是面对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防水场景,最后还得是那句话:出嚟威,最紧要戴防水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