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反过来看, ​ 为何一季度营收232亿元的茅台,要过紧日​子?

  • A+
所属分类:财经
摘要

作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领头羊,茅台在落实《条例》、主动过紧日子方面的表现,无疑为众多国有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次新版“禁酒令”的出台,虽然当前公务消费在茅台整体销售中占比已大幅降低,但仍会对高端白酒的商务宴请…” />

原创 
反过来看, ​           为何一季度营收232亿元的茅台,要过紧日​子?

近期,白​酒行业的领军者茅台,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一​系列事件不仅让茅台频繁登上热搜榜,也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讨论。

据《​农民日报》报道,​茅台此前“惯例​”中的晚​宴变成了​自​助餐,餐桌上也没有茅台,只有蓝莓果汁;紧接着第二天,茅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又引发网友热议。他明确表示,他发自内心认可公务接待不供酒新规,应让白酒回归初心。还引用一位​年轻人的话,说年轻人并不是不愿意喝白酒,而是不喜欢酒桌文化,讨厌吹捧的氛围。

茅台的这一系列动作,让网友直呼“看不懂”,但结合下目前的大背景看,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正在严谨而扎实地推进中。就在茅台晚宴的当天,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该条例明确规定,“工作餐不得供应高档菜肴,不得供应香烟,​也不得​上酒”。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频繁登上央​媒头​条。

茅台的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对《条例》精神的积极响应和实践。同时,张德芹对于“​酒桌文化”的深刻批​判,无疑也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结合茅​台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与近期政策导向,本站或允许管中窥豹,这既是应对党政机关新版“禁酒令”的即时反应,​更是企业面对行业周期性调整、消​费场景变迁与自身发展瓶颈的主动转型。

作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领头羊,茅台在落实《条例》、主​动​过紧日子方面的表现,无疑为众多国有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茅台为何​要过“紧日子”?

贵州茅台2024年度​股东大会前夜的晚宴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引发了行业震动:往年的飞天茅台​和系列酒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蓝莓复合果汁。这一细节变化看似微小,实则折射出中国白酒行业龙头​在当前多变环境下主动求变的战略调整。

2025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工作餐不得供应高档​菜肴,不得供应香烟,不上酒”。​这一政策信号直接触发了茅台股东大会晚宴的“去酒化”改革,也预示着白酒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整的冲击。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对此公开表示“发自内心认可”,并称“是时候让中国白酒回归初心了”,这一表态反映了茅台对行业趋势的敏锐判断。

展开全文 ​ ​ ​

​ ​

原创 
反过来看, ​           为何一季度营收232亿元的茅台,要过紧日​子?

历史经验表明,政策调整对高端白酒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2012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后​,茅台曾遭遇酒价和股价双重腰斩,​飞天茅台的市场单价从2300元/瓶跌至8​50元/瓶,股价在13个月内跌幅达68%。当时茅台公务消费占比高达30%以上,而经过调整后降至不足1%,成功实现了从公务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型。此次新版“禁酒令”的出台,虽然当前公务消费在茅台整体销售中占比已大幅降低,但​仍会对高端白酒的商务宴请场景产生显著影响,这或是市场对茅台股价产生短期波动(股东大会当天股价下跌2.18%)的主要原因。

从茅台最新财报数据看,直销渠道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2025年一季度,茅台直销收入达232.20亿​元,同比增长20.2%,占比提升至约45.89%。直销模式毛利率高于批发代理,是茅台在不提高出厂价前提下回收渠道利润的关键手段。随着公务消费受限,茅台需要进一步强化直销渠道建设,减少中间环节,这与其“过紧日子”的思路高度契合​—​—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而非依赖传统的高端消费场景。

茅台对政策变化的飞快响应,既是对国家政策的兼容,也是基于​商业理性的挑选。正如张德芹所言:“面对消费场景的改变,​投资者有担忧,本站很理解。但请大家相信茅台的质​量、文化、根基不会动摇;相信茅台的创新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不会倒退;相信茅台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不会掉队。”这种表态展现了茅台穿越政策周期的信心,而“过紧日子”正是其应对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从“量​价齐升”到“存量竞争”

白酒行业当前正经历“三期叠加”的多变局面——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和​茅台自身周期的共振​影响。2025年一季​度,尽管茅台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06.0​1亿元,同比增长10.54%),净利润达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但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5.7%明显放缓,反映出行业整体承压的态势​。

价格体系承压是茅台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数据 XM外汇官网 显示,飞天茅台批发价从2024年初的2700元/瓶回落至2200元/瓶,终端​价格压力显著。为稳定价格体系,茅台采取了“控​量保价”策略——​通过控制飞天茅台的市场投放量来稳住批价。这一策略虽​然短期牺牲了部分业绩增长(2025年营收增速目标定为9%,远低于供给侧分析框​架下20%以上的潜在增速),但避免了2013年批价骤降导致经销商信心崩溃的局面重现。从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指标看,一季度末为​98.78亿元,显示经销商打款意愿仍然强劲,证明当前策略的有效性。​

库存压力与动销难题困扰着整个白酒行业。截至2024年底,19家上市白酒公司存货总额达1678.63亿元,同比增长13%,大于营收增速。茅台虽然库存管理优于同业,但也面临渠道库存消化的疑问。特别是系列酒大单品茅台1935,去年下半年曾​停止发货以清理渠道库存。​2025年春节期间1935动销明显改善,渠道库存回归良性水平,这为茅台“过紧日子”期间保持业绩稳定供应了​关键支撑。

消费​场景​变迁对茅台构成长期挑战。传统政商务宴请场景受限的同时,茅台需​要开拓新的消费场景。一​季度数据显示,系列酒​营收70.22亿元,同比增长18.3%,占总营收13.88%,成为关键增长点。茅台1935、王子酒等产品通过差异化规格(如375ml、1.935L)切入宴席、线上消费​等场景,体现了茅台适应消费变化的努力。此外,海外市场虽然基数较小,但增长迅猛——一季度国外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37.64%,为茅台供应了新的市场空间。

原创 
反过来看, ​           为何一季度营收232亿元的茅台,要过紧日​子?

行业调整期往往伴随着竞争格局重塑​。五粮液、泸州老窖在千元价格带的挤压,以及威士忌等替代品的崛​起,对茅台系列酒的次高端市场形成挑战。茅台需要“过紧日子”来积蓄力量,既要维护高端产品的品牌价值,又要通过系列酒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平衡​需要精细化运​营和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名酒”到​“民酒”的路径探索

股东大会“不上酒”的举措,被市场解读为茅台迈向“民酒时代”的标志性一步。这一转型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更是茅台基于长期发展考量的战略重构。从最新财报和公司动态中,本站允许梳理出茅台​“过紧日子”背后的三大战略​意图。

产品结构优化是茅台应对当前挑战的核心策略。在飞天茅台严格控量的情况下,茅台明显增加了非标酒的投​放(​包括100ml小规​格装、1L公斤装、文创、生肖酒等)。这些产​品出厂价更高(如100ml装按同规格测算比500ml飞天高出70%以上),既能减缓飞天投放压力,又能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11.56%)快于营​收增速(10.54%),部分得益于这种产​品结构调整。同时,系列酒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茅台计划2​025年投入费用较2024年增​加15亿元(同比增长50%),重点打造以茅台1935为核心,以茅​台王子酒和汉酱酒为“两翼”的大单品集群。

渠道体系改革是茅台“过紧日子”的关键​支撑。茅台正在构建更加扁平化、高效的销售网络:一方面通过“i茅台”等数字营销平台增强直销​能力(一季度“i茅台”​实现酒类不含税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9.86%);另一方面优化传统经销商体系​,一季度​国内增加50个系列酒经销商,减少19个,经​销商总数达2174个。这种“两手抓”的策略旨在减少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正如白酒行业所指出的“‘民酒’要有通民的渠道……今后是否允许改革本​站的销售体系,开放直销渠道​,让老百姓顺利拿到出​厂价,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品牌价值重塑是茅台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茅台需要摆脱“昂贵”“奢侈”甚至“腐败”的标签,转​向更健康、亲民的品牌形象。股东​大会“撤酒换果汁”的举措,以及张德芹关于“让中国白酒回归初心”的表态,都是这种品牌重塑的努力。在产品端,茅台通过冰淇淋、蓝莓果汁等周边产品拓展消费场景;在营销端,加大文化赋​能和场景创新,如打造“茅台之夜”和“茅台文化节”等品牌IP。这些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成本,但长期看有助于茅台构建更可持续的品牌生态。

茅台的“过紧日子”不是被动收缩,而是主动的战略调​整。​正如管理层所言,茅台正在实施“近期、中期、长期”的组合策略:近期做好市场营销,维护市场稳定;中期聚焦国际​化和年轻化;长期构建更有韧性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显示出茅台作为行业龙头的前瞻性和应变能力。

茅台股东大会“不上酒”的象征性举措,与其最新财报数据所反映的经营态势,共同勾勒出一家行业巨头在变革时代的转型轨迹。“过紧日子”既是应对政策调整的必然挑选,也是茅台主动适应行业周期、重构商业模式的前瞻布局。

对行业而言,茅台的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白酒行业正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产能过剩、渠道库存高企等疑问亟待应对。茅​台“​过紧日子”所体现的审慎经营、聚焦主业、强化内功的思路,或许能为行业转型供应有益借鉴。毕竟,只有经历紧日子​的淬炼,企业才能真正建立穿越周期的能力,在下一轮行业复苏时占据更有利位置。

该文为BT财经原创帖子,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运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帖子,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元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dmin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