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当下开源相对闭源更容易出现 “赢家通吃”的情况,但所有人都在“卷”开源模型的状态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文|《财经》研究员 周源 吴俊宇 黄思韵
编辑|谢丽容
XM外汇消息:
最早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风潮的明星创业公司OpenAI近期有了大的产品逻辑和战略转变。
总的来说,
8月5日,OpenAI宣布开源两款权重模型——参数量为1170亿的gpt-oss-120b和参数量210亿的gpt-oss-20b,分别针对云端高推理与边缘低延迟两大场景。这是自2019年开源GPT-2以来,OpenAI再次在开源领域发力。
OpenAI在2015年成立,2022年11月30日,该公司发布的ChatGPT凭借“能流畅对话、写代码、创作素材”迅速红遍全球,5天内客户破百万,2个月破亿,是全球互联网历史上最快达到这一规模的产品(此前TikTok用了9个月)。
但实际上,
时至今日,OpenAI在全球消费级市场的优势其实仍然难以撼动。根据今年八月最新数据,ChatGPT 周活跃客户已达7亿,同比增长4倍,日均消息量突破30亿条。其付费客户数从2024年的300万增至500万,Pro会员和企业版客户贡献了超60%的收入。这一增长速度远超同期谷歌Gemini App(月活4.5 亿)和Anthropic Claude(安卓版首周下载仅1万+)。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但在更加广阔的企业级市场,OpenAI份额正在面临可能进一步被Anthropic(预计今年四季度达35%)和谷歌(20%)蚕食的现实挑战。另外,还有更多来自其他走开源路线的潜在竞争对手在悄然蚕食OpenAI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
开源还是闭源,至少在当下,可能会决定这家公司未来增长潜力和方向。
XM外汇资讯:
其实,OpenAI成立之初,秉承的是开源理念。2018年发布GPT-1模型,以及2019年发布的GPT-2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其开源的理念。
真正标志着OpenAI走向闭源路线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2020年5月,OpenAI将GPT-3以论文形式发布,至此,OpenAI不再公开模型的权重、代码或训练数据,开发者无法只能通过OpenAI传递的API接口按规则调用OpenAI的模型。
简要回顾一下,
闭源的商业模式为OpenAI带来不少批评之声,认为这偏离了该公司所宣称的“造福全人类”的初衷,甚至有人调侃OpenAI应改名“CloseAI”。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对此公开解释称,OpenAI的核心使命是确保人工智能的可靠,在决定是否开源时,需要谨慎权衡开源可能带来的可靠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讲,
2025年初,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开源模型DeepSeek R1,引发全球AI产业的高度关注。前谷歌CEO Eric Schmidt在媒体采访时警告:“如果小编不对此采取行动,中国最终将成为开源领域的领导者,而世界的其他地方将走向闭源。”
今年2月,在美国社交平台Reddit的一次公开活动上,有客户问DeepSeek的崛起是否会改变OpenAI对未来模型开源的计划。奥特曼不仅承认DeepSeek的模型“非常好”,并表示他个人认为OpenAI在开源难点上“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需要制定一个不同的开源策略。
说到底,
多大程度的开源?
说到底,
奥特曼称OpenAI新推出的开源模型为“全球最强开放模型”。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据介绍,两款gpt-oss模型均采用Transformer架构,并利用专家混合(MoE)来减少处理输入所需的活跃参数数量。
可能你也遇到过,
其中,gpt-oss-120b 专为生产环境、通用应用和高推理需求而设计,其每个token激活5.1亿参数,虽然总参数量高达1170亿,但却能够在单个英伟达专业数据中心GPU上运行,该模型既能部署在数据中心,也能在高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运行。
gpt-oss-20b则更侧重于本地化和专业化利用场景,激活36亿参数,仅需16GB内存就能运行,大多数现代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都能够轻松驾驭。
XM外汇消息:
OpenAI两款开源模型一经发布立即引发高度关注,在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抱抱脸”(Hugging Face)上,两款模型的下载量激增,以至于Hugging Face首席技术官公开请求大家不要急着第一时间下载,否则其服务器会“崩溃”。
XM外汇认为:
Agent公司图灵集市首席技术官陈俊哲告诉小编,尽管OpenAI这次开源模型的性能很吸引他,但对于许多应用场景而言,20B规模的模型成本过高,其显存开销是主流参数模型7B-8B模型的3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陈俊哲所在公司利用的是阿里Qwen系列8B开源模型。他表示,对于中小创业公司而言,小尺寸开源模型更具有吸引力,尽管中国市场也存在30B甚至70B等更大规模的开源模型,但7B-8B模型因其低成本和高灵活性而备受青睐。
概括一下,
两款开源模型均遵循宽松的Apache 2.0开源许可协议,为商业和研究利用传递了极大的自由度。
这也是OpenAI继GPT-2模型之后首次推出开放权重(open-weight)的语言模型。所谓开放权重,是指开发者在利用开源的权重模型时,不必通过OpenAI官方传递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来调用模型特性。
不妨想一想,
API 接口就像是一个“中间商”,过去开发者若想利用OpenAI的模型,得通过这个接口连接到OpenAI的服务器,按调用次数付费,且所有数据处理和计算都在OpenAI的系统中完成,开发者受限于OpenAI的调用规则、费用标准和数据隐私政策。
不可忽视的是,
而当模型权重开源后,开发者可用把完整的模型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电脑等硬件设备上。此时,运行模型、处理数据、生成结果等一系列办理都在本地完成,无需再与OpenAI的服务器产生连接,自然也就不用依赖其API 接口了。
通常情况下,
这一变化的意义较大,它让开发者在利用模型时更自由,能自主控制数据处理流程,降低对外部平台的依赖,还能节省API调用的费用,尤其适合有大量处理需求或对数据隐私有高要求的场景。
可能你也遇到过,
但OpenAI官方明确表态,不会开源训练数据与完整训练代码。
说到底,
从技术层面来看,训练数据如同模型的“学习素材”,完整训练代码则是模型构建的“办理指南”。不开源训练数据,使得外界难以知晓gpt-oss模型究竟“学了什么”,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所利用的数据来源、数据处理方法等关键信息被隐藏。
请记住,
训练代码的缺失,意味着开发者无法复刻模型的训练过程,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重新训练模型。例如无法对训练代码进行修改,来适配不同的硬件环境,或是尝试新的训练算法以提升模型性能。
多位行业人士向小编表示,这一做法是OpenAI维护自身优势的核心手段。缘于训练数据和完整训练代码是其核心资产,倘若开源,竞争对手可能利用这些资源,快捷提升自家模型性能,削弱OpenAI 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种做法意味着开发人员无法获取训练数据和代码,限制了对模型的深入研究,缺少这些关键要素,降低了模型的可验证性与可重现性,无法充分发挥开源的优势。
与其相反的是,
为了成为更大的赢家?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市场普遍认为,OpenAI此次开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家模型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说到底,
近一年,开源模型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张。缘于开源模型任何人都能下载、部署、利用。开源模型就像种子,不断被散播并生根发芽,被全球开发者二次训练或部署利用。
更重要的是,
对于OpenAI来说,开源模型的推广渠道和此前大不一样。 XM外汇平台 8月6日,OpenAI这两款开源模型很快登陆了亚马逊AWS。这意味着OpenAI获得了全球最大云厂商的“带货能力”,企业客户可用直接在亚马逊AWS上利用这两款模型。且企业自己也可用把OpenAI这两款模型部署到谷歌云、阿里云等其他云平台上,而不是像过去只能在微软Azure上利用OpenAI的模型。
尽管如此,
2024年之前,大模型领域一个曾经的共识是,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的性能存在差距。不过,近一年,开源模型正在不断缩小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eek旗下的DeepSeek-R1、阿里旗下的Qwen 3系列都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XM外汇用户评价:
比如DeepSeek-R1和阿里Qwen 3借助开源策略,下载量、调用量、衍生模型数量都在全球领先。截至今年7月,阿里Qwen系列已开源3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Qwen衍生模型数超14万个,是目前全球开源模型的领头羊。
XM外汇财经新闻:
今年6月,阿里云CTO、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在魔搭开发者大会群访环节曾对小编表示,一个成功的开源模型生态,其价值绝不止于模型本身,而在于围绕模型构建起的价值网络——包括丰富的应用案例、活跃的社区交流氛围。通过开源,模型厂商可用获得来自全球数千万开发者的宝贵反馈,包括利用体验、Bug报告和特性建议,这种良性的互动对于模型的快捷迭代和优化至关核心。
令人惊讶的是,
OpenAI重回开源这一举措也意味着,未来AI巨头将更多采取开源闭源两手抓模式,即开源部分基础模型,同时保留更先进、更具商业价值的模型作为核心竞争力。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不过,也只有头部企业或者极少数能持续融资的创业公司能坚持开源。缘于开源模型无法直接获得收入。例如,OpenAI在亚马逊AWS上的开源模型,企业客户并不需要为OpenAI支付模型利用和API调用费用,只需要为亚马逊AWS支付算力费用。无法直接获得收入,这是很多企业犹豫是否要开源的核心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
从营收来看,OpenAI有长期打“开源牌”的商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
此前有媒体报道,截至今年7月末,OpenAI预计将实现120亿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这一营收规模使得OpenAI成为全球最大的AI创业公司,且远超它的最大竞争对手Anthropic。截至今年7月末,Anthropic的年度经常性收入预计仅为50亿美元。
但实际上,
OpenAI重新开源开放势必影响到全球开源模型竞争格局。
当下AI产业的一大现象是,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公司参与到全球开源模型竞速中。7月31日,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抱抱脸”(Hugging Face)趋势热门榜单前10名中,中国大模型占据8席。活跃其中的角色,分别是头部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和“AI六小虎”
尽管如此,
至少在当下,相比闭源,开源更容易出现“赢家通吃”的情况。
然而,
但一位头部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小编,大家都在“卷”开源模型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大模型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且大公司还没有拿到绝对优势,大家都有机会成为赢家”。
需要注意的是,
责编 | 杨明慧
简要回顾一下,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