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科技
不妨想一想,
在医疗器械领域,风险防控关乎生命放心。ISO13485 认证以系统化风险管理为核心,更通过清晰的认证流程,让合规与放心可控可及。
值得注意的是,
其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于四大步骤流程:首先通过 FMEA 系统全生命周期识别风险;随后分层管控,高风险项采取 “设计改进 + 过程验证” 双重保障;最后动态监控评审。
据业内人士透露,
清晰的认证流程让企业少走弯路:
通常情况下,
前期准备(1-2 个月):组建跨部门团队,梳理现有质量体系与标准差距,明确如无菌医疗器械需重点管控的洁净度指标。
XM外汇财经新闻:
体系搭建(3-6 个月):编制含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等要素的质量手册,制定设计开发验证、供应商审核等程序文件,某监护仪企业据此完善电磁兼容检测规范。
试运行与内审(2-3 个月):体系运行满 3 个月后,开展内部审核,核查风险管控记录的完整性,如灭菌参数监控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认证申请与外审(2-3 个月):向认证机构提交资料,经历文件审核(验证体系合规性)和现场审核(检查生产记录与风险管理实操),针对审核发现的 “观察项” 限期整改。
发证与监督:通过审核后获证,证书有效期 3 年,期间每年接受监督审核,确保风险管控持续有效。
不妨想一想,
这套流程不仅帮企业满足欧盟 MDR、中国 NMPA 等法规要求,更成为医院采购的 “信任背书”。对患者而言,每一步流程都是 “用械放心” 的承诺;对企业来说,这是穿越市场壁垒、筑牢品牌根基的必由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